水资源保护促进北方旱地可持续发展

导读 水资源的可用性是旱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北方旱地仅拥有全国19%的水资源,却容纳了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因此面临着相当大的缺水压

水资源的可用性是旱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北方旱地仅拥有全国19%的水资源,却容纳了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因此面临着相当大的缺水压力。特别是内蒙古作为典型的旱地省份,在维护北方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过去几年,其人为用水量增长了4倍,从1987年的66.8亿立方米增加到271.1亿立方米2015 年;这种增长严重威胁到区域草原,这些草原也依赖水资源来维持生态完整性。长期以来,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冲突以及可能缓解冲突的行动一直被忽视,因此在采取片面政策时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问题。

气候变化加剧了人与环境之间的用水需求冲突,凸显了有效水资源管理对于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平衡的重要性。2008年,内蒙古提出了严格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法规,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采用这些法规,内蒙古政府旨在限制高用水量和污染工业的扩张;通过这样做,他们的目标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尚未进行系统评估来确定是否以及如何制定如此严格的节水规定可能会缓解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张关系。没有这些信息,政策调整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就会受到限制。

现在,科学院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研究了这些长期存在的节水法规的有效性和性能。结果发表在环境科学与工程前沿。

他们发现法规推动了产业转型,体现在煤炭和钢铁等对环境有害的行业比例下降,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比例上升。工业转型后,经济发展与工业用水脱钩,从而减少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基于这些结果,通过揭示和整合它们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发展路径和相对地位,为 12 个城市制定了适应性战略。提出了城市间的整合与合作,如内蒙古东部(经济欠发达、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与内蒙古中部(经济发达、水资源压力较大的地区)之间的水贸易协定。这样的协议可以实现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整体实现。通过整合研究结果,为旱地基于水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了一个可重复的框架。

通过水资源调控来激发产业转型的内在动力,有助于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从而促进旱地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对旱地可持续发展提出三点建议:(1)限制水资源开发,调节水资源成本,协调经济与环境的矛盾;(2) 推广新技术以提高用水效率;(三)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整体发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候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